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前锋区大良城

    信息发布者:yqh19850920
    2017-04-20 20:27:09   转载

    大良城全景

    从西门左侧高处看,张口石像一位怒视的宋代将军

       

    大良城全景。

    大良城上的古街。

    浓荫掩映的古驿道。

    东门附近的“神仙桥”。

    明代广安知州伍思韶书“云根寒冽”遗迹。

       

           川东古寨,大多建于清代,且至今保存完好者甚少。在大良城,你不仅可以满足登寨望远的欲望,还可看到民国和清朝时的古街,一些留存不多的清代建筑,以及空心可容四五个孩童在里玩耍的黄桷树。但这些,对大良城的古迹来说,最多也只能算个“嫩孩子”。

      大良城之古,要追溯到唐代。据史料记载:大良城始筑于唐,成于宋,名于南宋末年。

      至于唐代遗迹,想必一些城墙应该是吧,即便后来为加强工事而加固或维修,它也不可能全部如此,至少也保留了一些原有部分。

      若说宋代遗迹,看看那些城门就知道了。据当地百姓讲述,大良城原有18道城门,现仍存11道,多数保存完好。和其他地方的古寨城门不同的是,大良城的多数城门虽呈单拱形,但拱内两侧却立有整石开凿的石柱,上面扇形部门也用条石砌成,仅留下方形门洞供人进入。从城门外面看,几乎每道城门的扇形部分正中都刻有城门的名字。

      大良城上,还有一些明清石刻尚存,这对后人研究大良城乃至广安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,如在东门外的石壁上所刻的“都察院示谕”碑。该碑刻于明万历年间,内容为:“都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:今后男婚,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方许迎娶,违者父兄重责枷号,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责。万历九年十一月吉,今巡道刻石,守御所奉造。”据悉,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禁止早婚告示。

      同样在东门外的一处石壁上,还刻有“云根寒冽”四个大字,每字约1米见方,落款为“明嘉靖二年春残伍思韶书”。伍思韶曾任广安知州,其所书的“云根寒冽”意思为何,一度让人费解。

      人们或许会认为,伍思韶来到大良城后,发现大良城十分险峻,如插云霄,让攻城的敌人不寒而栗。其实不然,因为,在渠江西岸的广安花园也发现了伍思韶所题的“云根寒冽”四字,落款时间则为“明嘉靖三十一年”,与大良城同名字刻相比,前后间隔29年——记者大胆揣测,这或许可以印证,“云根寒冽”表达的应是伍思韶的一种情怀。“云根寒冽”出自元代与元好问齐名的文学家杨弘道所作《石盆石菖蒲》一诗。杨弘道一生穷苦,常不得志,只得寄人篱下作一些微不足道甚至是有职无实的小官。在《石盆石菖蒲》一诗中,他将石菖蒲比作参桂一样名贵,又如芝兰一样芳洁。而最后两句则是:“巧匠刳云根,汲井注寒冽。青青渐滋荣,岁晚堪采撷。”其意是,自己深怀治国的才能和抱负,即便到年老的时候,也希望能被伯乐相中。想必,在广安做官的伍思韶也是这样的情怀吧!

      在西门外右侧石壁,还有清嘉庆十四年所刻的“安汉保障”四个大字,下有叙文小字,多已风化剥蚀,难以辨认。“安汉保障”不难理解,广安属古安汉辖地,大良城又位于成都至重庆万州的驿道(清时称中大路)上,是扼守古安汉地域东面的一道险关,是至关重要的安全屏障——大良城危,则古安汉之地人民的安全就得不得保证。

      说到驿道,不少地方已将驿道申遗进行保护,而大良城的驿道仍保存相对较好。该驿道是明清时期四川境内极为重要的官道,从成都出发,经南充、岳池,过广安县城后,经代市,穿大良城,再过观阁、广兴、达州大竹,再经重庆梁平,最终到达万州。特别是在大良城西门外的瓮城内,一条宽1米有余的石板路向城外延伸,成为游客游览古驿道的最佳之处。

      大良城访古,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倾听这里的古老故事了。据史料记载,大良城西、北可控制渠江,东、南可控制广安至大竹陆路。南宋末年,蒙军南下,四川统治者倡军(州)、县迁山寨,以抵御蒙军,广安军治便迁往大良城,钳川东之西,成为川北重镇。在此后的32年间,宋蒙两军反复争夺,大良城数次易主,终为蒙军所占。由此可想,当年的数次大良城之战是多么的惨烈。若游大良城,或许你能遇上一些年长的老人,听他们演绎当年的战斗故事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